用户工具

恐怖生物园

作者:小浩鼠

大破坏。这是一个将人类送入毁灭深渊的名词。一夜之间,曾经抬着高昂头颅傲视着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的统治者变成了躲在各个角落胆战心惊苟延残喘的悲惨种族。他们被诺亚军寻找并屠杀,无时不刻承受着可怕的惊吓。然而,人类的文明不再的时候,能够威胁他们的并不仅仅是那些他们曾经制造的物件。大自然也开始对人类露出了残酷的獠牙,它试图让人类回忆起,在数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是如此的弱小,如此的谨慎,如此的敬畏着自然。

随着自然的破坏,污染加剧,地球的生物圈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的生物灭绝了。幸存下来的那些生物,都经历了残酷的自然筛选,变得面目全非。

“大破坏”之后,地球上的生物变异速度有了惊人的加剧趋势,短短数十年间,对许多生物来说恐怕还不到一代,世界各地纷纷出现了各种从未有过的奇异生物。对此,后世的研究者们也无法理解变异如此迅速的原因。最广泛被接受的假说是,由诺亚设计的机生兽本身就有大半是生物,而其上携带了相当多样的DNA序列,这些生物进入生态圈以后,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无异于一种适应性极强的DNA病毒。正是它们,极大的促进了大量生物在数代甚至一代以内的超极速变异。

对于人类来说,这就是自然对他们残酷的报复。他们现在不仅仅要面对诺亚的人类抹杀部队,还要面对无处不在,危害极大的变异生物的袭扰。实际上,在后破坏时代,人类的死亡一半以上的凶手都是这些与机械军队比起来显得不那么强大的变异生物们。

本附录经多位著名猎人考证,并由研究者整理,以便记录下危害较大的8大类变异怪物的信息,希望能为残存的人类多争取一丝求生的希望。

原虫系列

杀人虫(杀人阿米巴)

杀人虫是目前全世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变异生物。从偏远的极北地域到接近地球赤道的低纬度炎热地区都能看到它们那让人感到无比恶心的躯体。杀人虫喜欢阴冷潮湿的环境,但同时它们也会在植被丰富的地区游荡、甚至偶尔还会在沙漠中出没,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事实上,一种单细胞原虫变异到如此巨大,这在生物学上属于“不可能”的范畴。然而这种“不可能”就确确实实的摆在今天的人类面前。这种生物的原始体(阿米巴原虫)生活在任意的水域、有机物、土壤中,属于一种损害大脑的寄生虫。但经过变异的它们,现在拥有0.5-2米,个别甚至有4-5米的巨大身躯。由于没有足够的智能,杀人虫会袭击任何它们能接触到的生物而不考虑是否能战胜对方。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消灭一只普通的杀人虫并不困难。但是由于杀人虫的身体没有骨骼、极其柔软,只要有一道细缝,它们便能渗透进入任何房间。这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无数的人在毫无防备中被这种恶心的生物夺取了性命。

实际上,杀人虫的细胞核也是今天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它们的细胞核富含蛋白质和有机物,且无毒害,营养价值与大型鸟类的卵相当。所以人们虽然惧怕,却也不得不与这些可憎的生物进行密切的接触。但是,几乎所有对于杀人虫养殖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杀人虫似乎含有独特的信息素,能够吸引众多其他类型的变异生物,这使得杀人虫的养殖极端危险。而对它们的约束也非常困难。除非完全密封的箱体,否则杀人虫就一定能逃出去。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人们经过无数努力也从未见过杀人虫的繁殖——即便这和它们无处不在的情况相当矛盾。

杀人虫无疑是人类最憎恨的变异生物之一。虽然一部分食物来源要依赖于这些原虫,但是它们那恶心的外形、愚蠢的杀戮本能以及无处不在的恐怖渗透能力,依然是人类谈之色变的一大恐怖。

DNA粘液怪(通称变形虫)

实际上,阿米巴原虫的变异体并不只是杀人虫一种。作为另一种恐怖变异的DNA粘液怪,单只生物的危害性和恐怖程度要远大于杀人虫。这种阿米巴也拥有杀人虫原始的杀戮冲动和无所不在的渗透能力,但是它们更具威胁性的一点是其强大的再生和分裂能力。同时,由于身体的凝聚性比杀人虫还要低,这使得杀死它们变得极其困难。普通的人类是无力对付这样的怪物的。

所幸,变形虫的分布范围要远小于杀人虫,其危害无法与杀人虫相提并论。但是,对于这类极度危险的生物,一般人必须要敬而远之。

超导虫

作为阿米巴原虫最危险的变异体,超导虫被许多猎人憎恨着。与它的兄弟们不同,超导虫一般都生活在大型的工业设施遗址内。它们早已进化出了直接以电力吸收作为能量获取方式的能力,因此这一类的阿米巴通常不会离开居住地区外出袭击人类。

但是对于探险家们来说,超导虫被称为最让人头疼的生物也不为过。由于长期处于高刺激性的环境中生存,超导虫拥有极强的应激反应能力。受到惊扰时能够放出强烈的电磁脉冲。这对于大多数电子设备来说都是致命的——探险家们的战车当然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某些种类的超导虫还有强力的拟态能力,能够模拟多种生物甚至机械的外形。它们的存在使得探险家们在遗址内搜刮有用物品的时候永远都得提心吊胆。

杀人蚁系列

巨蚁

杀人虫无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变异生物。但是,另一种让人厌恶的变异生物——巨蚁也同样让人感到无处不在。

作为蚂蚁的一种巨型变种,巨蚁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标志性变异生物之一。它们平均身长1-2米,分布范围略小于杀人虫,对于极端寒冷和极端炎热的环境适应性较低。但是令人头疼的是,巨蚁群喜欢在各种各样的地面上挖掘出巨大的蚁穴。由于身躯巨大,前颚坚硬,巨蚁能够轻易的凿穿大多数的人类建筑。而形成群落的它们也喜欢将各种各样的动物拖入它们的蚁穴来作为新生蚁的储备粮食——当然,面对人类,它们不挑食。

单只巨蚁的危害要远大于单只杀人虫,普通人类若是没有较好的武器是很难打破它们的几丁质外壳。这就使得对付巨蚁的时候,人们不能像面对杀人虫时那样等闲视之,必须要有质量较好的锐器、重量较大的钝器甚至火器才能将其击退。

不过,巨蚁并不像杀人虫那样拥有原始的杀戮冲动。蚁群智慧会判断目标是否值得袭击并评估袭击损失。因此若是较为集中、守卫力量的人类聚居地,受到巨蚁群袭扰的几率并不大。但若是在野外落单的时候遇到巨蚁,那就会像在古代外出的猎人遭遇了凶恶的狼群一样,凶多吉少。

食铁蚁

虽然也经历了巨大化的变异,但食铁蚁的身体要远远小于巨蚁。通常它们的平均体长也不过15-20cm。同时它们对人类的兴趣也不大,通常只有出于自卫才会袭击人类,致死率也非常低。

不过这并不代表食铁蚁是一种没有危害的变异生物。恰恰相反的是,食铁蚁对人类的危害大于任何一种其他变异蚁类。这从它们的名称就能看出来,食铁蚁的主食是各种各样的金属物品。虽然从生物学上来说,这同样毫无道理,以至于不少人认为食铁蚁其实不是变异生物而是一种机生兽。但是通过对捕获的食铁蚁个体的研究发现,它们的体内确实不含任何有序编写的生长代码。有人推测是由于人类工业时代所使用的大量活性金属的污染,食铁蚁才会变成了一种钢铁躯体、以钢铁为食的不可思议的生物。

对现今的人类而言,原本就所剩不多的先进机械、载具、武器早已无法再复制,人们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些前时代的遗产,依赖它们生活,珍惜它们甚于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食铁蚁可不会体谅人类的苦心。对于它们来说,那些反射着闪亮金属光泽的机械就是一顿顿的大餐。它们咬穿,吞噬掉厚厚的保险门,用自己坚硬的钢铁身躯弹开各种武器的射击,随后把能看见的金属都吃个精光。留下看着空房发呆的可怜人类扬长而去。而失去文明遗产的人类就如荒野中的弃婴一般脆弱,只能在绝望中死去。

人类恨透了这些可恶的虫子。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消灭食铁蚁,火烧,电击,扫射。然而食铁蚁们丝毫不受影响。它们排成井然有序的队列,像地毯一样密集,像行军蚁一般前行,然后,吃光路上所有的金属。

酸蚁

酸蚁同巨蚁一样,有可靠的证据表明它们都是由拟黑多刺蚁变异而来。(而食铁蚁、黄金蚁则是由白蚁变异而来)因此,酸蚁拥有同巨蚁一样的巨大身体。但是和巨蚁不同,酸蚁的适应性要远低于巨蚁。它们较惧怕寒冷,分布范围较小,通常不和人类遭遇。

但是酸蚁却有一个最为可怕致命的武器。它们的蚁酸分泌腺体异常发达,尤其不可思议的是,其分泌的混合酸是一种和普通蚁酸、草酸等生物酸完全不同的超级酸性液体,现如今人类的研究水平已完全无法分析其具体成分,但是这种超级酸的金属腐蚀强度竟与氢氟酸、盐酸、硝酸调和的混合酸相当!这使得即便是战车在面对酸蚁的时候也不得不十分小心,若不做好防酸处理的话,装甲随时都会有被蚀穿的危险。因此,酸蚁也成为了猎人们最头疼的变异怪物之一。

沙门猴

在大破坏后相当长的一段蒙昧时期,幸存的人类一直都以为沙门猴是一种自古以来就与人类共同生存在这颗星球上的另一种智慧生物——就如古代幻想故事中与人类共存的矮人或者精灵一类的高级生物一样。

沙门猴的命名早已无从考证。以现今的眼光来看,这个相当具有学术性的命名很有可能只是出于某些东洋语系的无聊文字游戏而已。因为没有任何资料和证据能表明这种分布广泛、智力较高的灵长类动物和能够让人食物中毒的那种细菌有任何关系。

沙门猴拥有相当可观的智力水平,据大量的目击报告记录来看,这种外表更像是长毛直立猿的动物至少拥有八到十岁人类儿童的智力,并不排除会有个别智力更高的个体的可能性。大多数沙门猴都能熟练的操作各种人类使用的武器,而且通常会集团作战,懂得利用战略战术对人类进行骚扰。

在诺亚的阴谋逐渐为世人所知之后,也有不少人怀疑沙门猴是诺亚所制造的机生兽的一种。但是在研究过沙门猴的基因序列后人们发现,沙门猴的DNA相当纯净,完全不像诺亚的机生兽那样拥有大量复杂的定向遗传信息,通常这些遗传信息都是用来生长出生物机械武器的。沙门猴的DNA序列是纯粹的生物序列,甚至连变异片段都极少,远低于今天的大多数生物。但是它们极高的智力却又是不同寻常的情况。人们不仅对沙门猴的来源议论纷纷,甚至有人搬出了古代的电影作品《猩球崛起》来作为假说依据。

当然,不管沙门猴的来源是什么,它们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却是一个不需要去考证的事实。沙门猴对人类的伤害案例并不多见,致死案件更少。然而沙门猴最讨厌的地方不在于此。这些猴子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偷走各式各样精致先进的人类机械、住在满是科技产物的古代工厂里,或者是霸占人类喜爱的享乐地区。对于这种智力和自己差不了多少,兴趣爱好又非常相似的生物,人类自然是深恶痛绝。而沙门猴们那永远带着挑衅意味的嬉笑态度、吱哇乱叫、到处乱窜的行为以及绝不安宁的无聊骚扰,又使得荒野中的幸存者们除了对着天空大声咒骂这些该死的猴子以外,找不到任何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潜伏生物

远古时期,人类通过群落居住的方式在集中力量、抵御外敌,对抗自然界中那些强大的灾害和凶恶的生物。不管外界环境多么恶劣,对于人类来说,一个安全的避风港能够带来身心上最大程度的治愈。

如今的大破坏后时代更是如此。面对更加凶恶残忍的敌人,幸存者们在各种各样的隐蔽地区建立了相对安全的住所,集中了足够的防御力量来保证生存。大破坏过去多年以后,诺亚军的扫荡急剧减少(相当多的人认为这是诺亚已经被消灭的证据)。人类终于敢在荒野之中建立起更强大的村落和城镇,使得后世的幸存者们能够更安全的生活下去。

但是,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完全没有对人类手软的意思,人类惊恐的发现,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哪怕是他们建立的最安全的住所。无所不在的变异生物已经悄悄的和人类生活的世界融为一体,随时准备对人类亮出沾血的爪牙。

巨鼠

自古以来,几乎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老鼠。这些在前时代就与人类密切生活的、为人类所深深厌恶的种族在残酷的大破坏中如鱼得水,几乎所有的鼠类都发生了可怕的变异。现在人类已经看不到旧时代那种一脚就能踩死的狡猾生物,随之出现的就是无处不在、危害极大的巨鼠群。

如今的巨鼠生物的变异种群繁多,最小的一种体长约为45厘米左右,而最大的甚至能达到3米左右的可怕身长。其中,三分之一的变异体并不袭击人类,它们就如原来的鼠类一样仅仅是偷盗人类的食品、偶尔对人类的设施进行破坏。但大多数巨鼠在变异中性情也更加凶残,遭遇到人类的威胁时通常都会采取攻击,更有少部分最强壮的巨鼠直接将人类列入了自己的食谱。

巨鼠类生物繁殖力极强,这与它们的祖先一脉相承。如果在居住地区发现了巨鼠的踪迹,若是扑灭不及时,很快整个地区都会巨鼠泛滥,任何食物都不会被留下,甚至会疫病横行,最终将导致整个居住地的消亡。

在大破坏后,前时代的下水道、地铁或者是地下工厂、防空工事都会帮助幸存者们提高生存几率,这些地方自然而然的成了人们建立聚居地的最理想场所。不幸的是,巨鼠们更加喜欢这些阴暗的住所。人类的到来又给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此人越多的聚居地,巨鼠也就越多、越肥硕、越猖狂。通常猎人工会也会定期组织猎人对巨鼠进行剿灭。但这种顽强的生物永远赶不尽、杀不绝。它们从远古时期就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直到现在。而可预见的未来,恐怕人类和老鼠的战斗还将会无尽的持续下去,直到有一方被从这个世界上永远抹去。

变异鳄

大破坏后相当一段时间,关于变异鳄鱼的目击报告都是寥寥可数。但这并不能证明变异鳄的危害不大,恰恰相反,这证明了,变异鳄的目击者,极少有人生还。

随着猎人越来越多,变异鳄的目击报告相对有所增加,但是很长时间里依然没有真正有用的信息。因为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探险者,面对变异鳄时,缺胳膊断腿也已经属于极大的幸运——大多数人连尸体都别想找到。

有记载的第一只变异鳄击杀记录来自于传说中的最强猎人,被后人敬称为Le Banner的伟大英雄。他率领着他的团队在索鲁镇的地下水道击毙了盘踞在那里的变异鳄。人们才第一次见到这种可怕生物的真容。

变异鳄鱼拥有超过12米的巨大身躯,体重也超过10吨以上。它的巨嘴能够吞下一整台摩托车,并且能轻易的将普通的合金装甲咬得粉碎。其厚重的生物质甲壳能够抵御所有普通枪支的袭击,甚至于单兵火箭炮也不一定能将其穿透。

据研究,这种爬行动物的变异属于匪夷所思的“同代变异”,也就是说,它们并非是生下有基因突变的后代来进化,而是遭受到污染的同时就发生了基因重组,直接就进行了飞速的进化。(注:这便是很多人提出诺亚的DNA病毒污染论的依据。)因此,变异鳄通常都是年龄达数百岁的个体,寿命极长。

变异鳄喜欢在阴暗、有水且多腐烂物质的地方生活。因此人类聚居地的下水道就成了它们最喜欢的场所。它们会在那里潜伏好几十年,以人类丢弃的食物、排泄物等有机物,甚至于其他生物(巨鼠就是一种很好的食物)为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成长到无比巨大且力大无穷、性情残暴,对于任何胆敢闯入自己地盘的东西杀无赦。

由于变异鳄居住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战车都无法进入,要想猎杀变异鳄只得靠人类自己的双手。因此直到今天,也只有少数最强大的勇士敢于挑战变异鳄。对于一般人来说,它们居住的地方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拟态楼梯

拟态楼梯是一种可怕的捕食性生物,它们的外形如其名一样,会伪装成人类最常接触的东西之一——楼梯。虽然生物界里完全不可能有这样一种模拟人造物的拟态,但大破坏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今天,被逼疯的生物学家早就不止一个两个了。

拟态楼梯最喜欢潜伏在人类的城镇之中,它们会选择那些破碎断掉的楼梯口,将自己的身体覆盖上去,伪装成新修好的楼梯样子。等待有可怜的猎物上门时,它会放出强力的催眠气体,这种气体对人有极强的致眠作用。猎物昏昏沉沉无法逃跑时便会被它张开大口直接吞噬,随后它便会静静潜伏等待下一个猎物,任由猎物在体内被慢慢消化。

拟态楼梯的变体来源完全不可考,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生物拥有与拟态楼梯相似的特征。怀疑其为诺亚的机生兽的假说同样也站不住脚——在诺亚大军处于优势的年代,机生兽可不会这么拐弯抹角,它们只会直接将人类的聚居地夷为平地。至于诺亚被消灭以后就鲜少出现新种类的机生兽了。大多数证据都指向一个可能性:它可能是人类自己的产物。只有人类自己最了解楼梯的重要性,并有充分的理由改造出这样一种生物来对付自己的敌人。

不管怎么说,拟态楼梯也成功成为了人类噩梦中的积极分子,使不少神经质的人每次踏上台阶就无法抑制开枪的冲动。

橱柜寄生怪

这是另一种在人类的住所里潜伏的危险生物,它们通常喜欢寄生在各种各样的立柜里。一旦有不幸的猎物想要看看柜子里有什么,就会被一张散发着恶臭的血盆大口吞没。

橱柜寄生怪的种类很多,名称也各不相同,不过大多数人显然不想关心它们究竟各自叫什么名字。由于那标志性的血盆大口和残忍凶暴的贪婪习性。不少人畏惧的称它们为“异形”——这个名称来自于古代一个著名的恐怖电影。

橱柜寄生怪究竟是变异自什么生物目前尚无确切结论,或者可以说大多数认真去研究它们的人恐怕已经永远无法告诉别人结论了。从外形上看这是一种近似于爬行动物和软体动物结合的生物。它们的潜伏性极强,可以在无食物的状态下潜伏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除此之外他们的移居方式目前也无定论,同样是防御严密的人类聚居地也依然有可能出现橱柜寄生怪,因此也有研究者推测它们很可能与杀人虫拥有相似的身体结构。

橱柜寄生怪拥有一定的拟态和拟声能力,它们在潜伏的早期会蛰伏在阴暗的角落里并模拟成温顺的小动物来骗取食物,长为成体以后就会恢复凶暴的本性。同时它们对气味的刺激较为敏感,有时会通过气味的标记来捕杀猎物。

由于通常是寄生在狭窄的空间,即使是经验老道的战士在对方是橱柜寄生怪的时候也会面临相当的危险。它们受到攻击时会放出强烈的神经麻痹性毒气或者喷吐强酸,利用咬合力极其惊人的大嘴来攻击人类。因此橱柜寄生怪物在猎人工会里从来都被列为危险度最高的变异生物之一。

沙鲛

原本在人类文明还发达的年代,地球就因为各种各样的气候异常、臭氧空洞而导致了沙漠面积的大量增加,大破坏之后情况尤甚,各大陆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地域即将或者已经变成了干旱的沙漠。沙漠地带对于人类来说异常危险。气候炎热、干燥,地域开阔容易被机械军发现,无处躲藏,沙粒对机械的损害也极大等等。但最可怕的因素还是只有一个,那就是沙鲛的存在。

鲛原本是指在海洋中生活的最凶猛的动物,通常都是指代鲨鱼。但是如今,沙海之中也出现了这种恐怖危险的生物。由于进化学上的绝对隔阂,沙鲛是被怀疑为机生兽最多的变异生物。虽然研究已经表明沙鲛属于纯正的生物变异体,但不少人十分确定们从海洋到陆地的演化肯定是某些疯子捣的鬼——人类中的疯狂科学家,或者是那台疯子硅脑袋。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地球上就是有了这样一种最像外星怪物的生物。沙鲛同海中的鲨鱼一样,身体的表面盖满了盾鳞,但是这层盾鳞的硬度和光滑度都远超过它们海中的远亲,同时在沙鲛游动时,盾鳞会不断的像昆虫翅膀那样发生高频率的细微震动,这种震动可以松散沙砾的堆积,从而使得它们能像在水中一样游弋于沙海之中。

每一只沙鲛都是体型巨大的恐怖杀手。与沙鲛相比,凶残恐怖的变异鳄鱼也会显得十分弱小。普通的沙鲛基本都会达到18-25米长,体重可达70-80吨。有记载的最大沙鲛来自“钢之腕”猎人团的报告,那是一只长达30米,体重100吨以上,形似锤头鲨的超级大怪兽。它光是高高竖起的背鳍就能将小型侦查坦克“蚊式”完全覆盖住。

同样的,沙鲛有着大得惊人的巨口,它们一张嘴足以直接吞下一辆“巴基”式越野车。沙鲛的咬合力也十分惊人,没有经过中子络合装甲处理(参考附录I)的轻型战车若是不幸落入沙鲛之口的话,瞬间就会被咬个粉碎。它们有着好得惊人的胃口,吃下任何东西都不会消化不良。即使是钢铁破烂也能被沙鲛细细咬碎,将非有机物通过腮排出体外。而更有一种数量稀少的、如同食铁蚁一样已经被活性金属彻底污染的“铁沙鲛”,直接把金属物质当作美味的大餐来享用。

虽然比不上变异鳄那种硬得可怕的甲壳,沙鲛的盾鳞也具有相当的硬度,能够抵御一部分枪弹的攻击。但是沙鲛有着变异鳄无法匹敌的庞大身躯,它们的耐攻击度也要远远高于变异鳄鱼。同时由于随时能潜入沙中的原因,沙鲛拥有相当优秀的生存能力,这一点使得即使动用强力的战车进行围剿也未必能消灭沙鲛——当然不够强力的战车就等于是给沙鲛送点心。

如今沙鲛已经成为各地贸易道路上最大的阻碍,人类在城镇之间旅行的时候都一定会尽量避开沙漠选择坚硬的岩石地域行进。在沙漠中,没有谁能知道下一秒钟那张能咬碎一切的血盆大口是否会出现在自己眼前。

变异植物

一般来说,生物圈中的植物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刺激的反应,大多数植物不会对刺激作出即时性的反应,仅有极少数的植物如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肉植物会有较快的应激反应。但是在今天,无论是被怀疑为DNA病毒的侵蚀、或者是辐射污染变异或者是人工培养,大量有着极强应激反应、危害极大的植物已经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食人花家族

最早被记录在案的,分布广泛的攻击性变异植物就是食人花家族,它们包含了通常被人称为食人花、魔鬼花、电磁花、汽油花、音波花等等数量惊人的变异花。

食人花家族的变异方向极多,这也是被怀疑为dna病毒污染的证据之一。食人花家族拥有广泛而发达的根系,这也是它们应激反应的末端感应体。当有人或者动物踏上它们根须遍布的范围时,食人花就会做出反应,如收缩果腔将种子发射出去等反应。这种行为的机理非常类似于某些豆类植物。不过食人花的种子发射速度极高,甚至能达到某些枪弹的速度。普通无防护的人如果被种子集中就有可能受重伤甚至死亡,种子便会寄生于尸体上生根发芽。

除此之外,食人花家族其他的变异花种的危害也更大。受到应激反应甚至会喷射生物燃剂或者是产生电磁波等等。不过,因为其根本上是一种植物,如果足够谨慎小心的话,人类还是可以轻易躲过食人花的袭击、或是从袭击中逃脱的。

但是,食人花家族作为一种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攻击性植物,其危害依然是不可小视的。

鬼蜜瓜

潜伏生物在现阶段说是人类最头疼的生存危机也不为过,人们对变异动物们处处提防、小心翼翼。可惜的是,潜伏生物并不只是有动物变异型,危害更大的、伪装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的变异植物也开始对人类制造更多的麻烦,而鬼蜜瓜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蜜瓜是一种喜光耐旱的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较为顺利的生长。因此在大破坏以后沙漠增加、水源匮乏的情况下,多数人将蜜瓜作为了主要的栽培作物来满足日常生活中食物的来源。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异的鬼蜜瓜出现了。这种讨厌的变异植物在成长期中和普通的蜜瓜没有任何区别,即使到了成熟期,如果不对其进行采摘的话也依然无法分辨它们和普通蜜瓜的区别,而一旦人们企图采摘鬼蜜瓜,面对的就将会是一张恐怖的布满锯齿状纤维牙的大口,倒霉的采摘者经常会因此而受伤,最轻的可能是损失一两根手指,而严重的整只手臂都会被完全扯掉。更糟糕的是如果在蜜瓜田里受伤倒地,就有很大概率会被鬼蜜瓜袭击而死。

同时,有相当一部分鬼蜜瓜体内还会寄生着幼体的机生兽如螨虫炮等,虽然体型较小,但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也会因攻击而受重伤。现如今采摘蜜瓜俨然成了高危行业,有钱的农场主们会在采摘之前雇佣猎人们对蜜瓜逐个检查来排除鬼蜜瓜,而手头窘迫的农民们就只能以身犯险,自己采摘蜜瓜。

鬼蜜瓜还拥有一个糟糕的特性,它们生长速度非常快,因蜜瓜的耐旱性给鬼蜜瓜带来的副作用,在水源充足的环境鬼蜜瓜可以一夜之间生长数百平方米。因此即便是不混在普通蜜瓜之中捣乱,鬼蜜瓜也是一种糟糕的灾害,若是有哪个不缺水的镇子让鬼蜜瓜的种子着床的话,第二天打开家门发现的可能就是无边无际的鬼蜜瓜田,谁要是敢踏入它们的地盘,一定会被啃个精光。

变异萝卜

和其他变异生物不同的是,变异萝卜是由大破坏后的人类自己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植物。

一开始,进行实验的生物学家们是企图找到一种耐污染、高产并营养丰富的新品种生物以抵抗大破坏后恶劣的自然环境。然而他们选择了一种非常错误的方式。科学家们修改了萝卜的基因,让它们拥有了类似动物趋水、趋光的应激反应能力。变异萝卜从此学会了自己向着阳光和水源充足的地方移动。随后科学家们修改了变异萝卜的生长基因,使它们能够更快速的生长并且拥有较强的繁殖能力,通常一代萝卜生长的时间可以培育十代变异萝卜。最后考虑到对有机肥料的需要,科学家们又将变异萝卜的基因修改,让它们对于有机物有一定的摄取能力、能主动吸收动物肥料的移动应激行为。

这实在是一套错误的死亡组合拳。由于极快的生长繁殖速度,变异萝卜在短短一个普通萝卜的生长周期内——也就是四个月内——就脱离了科学家们预期的方向,它们变得拥有了非常类似于动物的主动应激反应,成为了体型巨大的一种拥有植物基因却有着动物行为的奇怪生物,起初科学家们并未认为自己失败了,他们认为这不过是由不会动的植物变成了牛羊一样的圈养动物而已。但随后变异萝卜向科学家们证明了他们的愚蠢:对有机物的主动摄取行为在第二个生长周期就进化演变成了残忍的捕食行为。显然的,变异萝卜不想分清楚什么是活着的动物、什么是死去的尸体,它们只知道这都是有机肥料而已。直到一个在温室里采样的研究员被这只长达六米,重量足有两吨的所谓植物像吃萝卜一样嘎巴嘎巴咬碎以后,科学家们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愚蠢的错误。而这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止这只怪兽——或者说怪草——在实验室里肆虐并将它们的种子撒往外界了。

猴面包树怪

大破坏后若是要评选那一种变异动物是最强最可怕的,可能会有不少候选者让人争论不休,但若是把范围改成最强最可怕的变异植物的话,那这个头衔一定非猴面包树怪莫属。

这种非常非常古老的植物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过,同样的它们也成功的坚持到了这个大破坏后地狱般的世界。拥有了类似动物的应激反应能力、变异巨大的体型让猴面包树怪成为了荒原上最可怕的怪物之一。

普通的猴面包树寿命极长,能达到数千年之久,猴面包树怪也同样继承了这样的优秀特性,每一个变异猴面包树都是拥有数百年——比大破坏还要久远——的寿命的超级植物,变异过的它们似乎已经不再会抑制自己的生长极限。有记载的最大的猴面包树怪拥有超过250米的身高、3000米以上的树围。能在体积上与它匹敌的怪物也许只有恐怖的超级机生兽“萨乌鲁斯”级生物战列舰了。

由于其巨大的体积和树干内蕴藏的丰富水分,猴面包树怪会吸引很多的生物以及机生兽前来寄生。其中最多的要属喜欢水源和阴暗潮湿地域的螨虫炮怪了。而诺亚的轰炸型机生兽“B52信天翁”也非常喜欢在猴面包树怪身上栖息。

猴面包树怪的应激反应非常强烈,当受到刺激的时候会全身散发出覆盖数平方公里的有毒麻痹性气体,这对包括它的寄生虫以外的所有生物都是非常致命的。如果没有良好的防护手段,几乎不可能逃掉毒气的袭击。

猴面包树怪的根系能遍布数平方公里的范围,而由于活性金属污染土壤的原因,每一段根须的末端都如钢铁般坚硬。在受到刺激的时候,这些粗壮强大的根须将会穿出地面,对刺激体造成严重伤害。普通的车辆载具和没有做过装甲处理的战车由于底部通常相对比较脆弱,都会有被直接击碎的风险。同时由于寄生的机生兽污染的原因,猴面包树怪的树果内部压力非常强大,而外壳也变异成了钢铁外壳。一旦受到冲击,树果掉落,内部巨大的压力会冲破果壳,导致树果像炸弹一样爆炸,造成巨大危害。

由于内部蓬松、多孔含水且体积巨大的原因,猴面包树怪面对攻击时候的生存能力也颇为可观,一般情况下不管它的躯干受到多大损伤,只要还没被彻底折断,其强烈的应激反击就会一直继续,而想要折断超过1000米直径的树干又谈何容易。

如今人类不敢涉足的荒野上就有这么一道可怕却又壮丽的风景:一株像山一样巨大的怪树矗立在森林之中,它的身上住满了各式各样的机生兽,在它的脚下,不管是高大的树木还是树下躲藏的人类,都如小小的野草一般微不足道。

变异人类

在大破坏后的这个世界,所有的生物都在与人类为敌。机械军、机生兽、变异生物,无一不是对人类的生存造成重大威胁的存在。不幸的是,人类在面对这些非人类的怪物的同时,也在面临一个更加可怕的敌人——人类自己的变种。

对于人类变种的描述,早在古代文明时期就有无数影视作品对其进行过描述。这些通常出现在血淋淋的恐怖片里的怪物由于拥有与人类最为相似的外貌而最被人类深深惧怕。
  

丧尸

在最早的人类所幻想的故事里,zombie是一种被古老的巫术控制的可怜人类,它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或是活人,或是死人,受到邪恶巫术控制而身不由己。在后续的影视作品中,丧尸更是被描述为了不知疲倦、不会死亡、外形丑陋生吃活人的恐怖形象,并因此而成为了影响最深远的幻想怪物之一。

在这个大破坏后的今天,丧尸真的出现在了人类的面前。它们的出现让人类不知道是该淡定对待、还是该惊恐万分。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世界上已经有足够多糟糕的生物了,来一点丧尸也不见得多恐怖,对于另外的一些人来说呢,这个世界上糟糕的生物已经足够多了,居然还冒出来丧尸这种玩意!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种外貌可憎偏偏又和人类最相似的怪物依然不被任何人欢迎,丧尸们的行动机理一直不缺乏学者去进行研究。最新的结果表明,现在世界各处的丧尸,基本都是在大破坏时期出现的,极少有大破坏后时代的人类变异为丧尸的记录。从有限的资料来推测,很可能是由于大破坏初期人类自相残杀使用的生化病毒所致。

但和很多故事作品当中描述的不同,丧尸的身体实际上十分脆弱,因此危害并不是很大,甚至远远小于弱小的变异怪物。大多数丧尸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而且几乎不会接近人类聚居地,只会漫无目的的在荒郊野外或是古代工厂的废墟里游荡。一般情况下,训练有素的战士完全可以轻松消灭它们,对于战车来说,它们完全构不成威胁。

更为奇特的是,有研究表明实际上有的丧尸也具有相当的智力。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丧尸的智力是否和变成丧尸之前有关,但是实际上有大量的目击报告表明丧尸们会集群行动、使用武器甚至驾驶载具等等。不过似乎是由于很多先天性的不足,丧尸们无法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或者说它们的智力不可能和人类相媲美。但由于这种表现出来的智慧行为,也有一些研究者希望能与丧尸进行接触与交流,以验证它们是否还存有人性。

缪特族

和丧尸不同,缪特族是一种真正的人类亚种。它们,或者说“他们”最初究竟是怎么出现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是研究表明他们的基因序列与人类的相似度达到了99.2%,甚至比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序列还要高出0.4个百分点的相似度,几乎可以说和人类只是不同人种之间区别的地步。

但是大部分人类依然不承认缪特族属于人类的一种。因为即使DNA非常接近,缪特族的外表和人类的区别依然是非常巨大的。缪特族拥有偏绿色的光滑皮肤,在幼年时期呈现出淡黄绿色,成年之后肤色会渐渐加深变成深绿色,到了老年阶段会向紫色转变。

缪特族的个体智力差异也非常大,有的缪特连普通人类语言都说不清楚,但也有缪特能够在人类群体里如鱼得水,成为社交名人。

相对于人类的身体来说,缪特族的身体更为瘦弱一些,但是他们的行动非常迅速、灵活,体态轻盈,能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健步如飞,并且不发出任何一点声响。

多数缪特十分讨厌人类,认为人类是破坏世界的恶魔、是环境变糟的元凶。缪特族崇尚自然,喜欢在潮湿、植物繁多的地区生活,他们对人类文明的产物的厌恶程度尤甚,几乎不使用任何现代化的设备。当然,相对的人类也将缪特族视为野蛮、落后的未开化生物,

缪特族正常情况下与荒野上的怪物们相安无事,甚至连诺亚的机械军和机生兽也极少对他们进行攻击,甚至于有人怀疑缪特族就是诺亚所创造出来的企图代替人类的智慧生物。而缪特族也将这种情况视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证明,以此来表明人类才是这个星球上多余的物种,人类则是讥笑他们自称为缪特族(mute)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哑巴。

当然,在这个可怕的世界上,不管是人类还是缪特都在为存续而与残酷的环境做着斗争,没有人会为自己的敌人名单里再添加上一种有脑子的生物的名字。因此即便人类与缪特之间矛盾重重,双方也极少发生正面冲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虽然互相恶言相向却相安无事。但没人能保证在未来双方也会一直保持目前的和平状态而不会刀兵相向。

改造人

说到改造人,一般人所联想到的都是使用电子机械模拟器官来替代人类身躯的原有组织来进行身体改造,或是挽救濒临死亡的病人这种方式。这种被称为cyborg的技术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人类普遍使用,被改造的人类经常被昵称为电子人。

Cyborg技术可以极大的增强人类身体的强度,使普通人类也拥有超人的能力,获得与战车相匹敌的战斗力,可以说是人类进化的一种人为分支。大破坏后的机生兽实际上就是一种天然的cyborg生物。

不过在大破坏后的今天,文明时期先进的cyborg技术已几乎失传,拥有强大完整的cyborg身躯的人寥寥可数。但是另一种改造方式却被某些疯狂的科学家保留了下来并被某些组织广为使用,这就是活体细胞改造。

现在的活体细胞改造技术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基因直接改造植入动物DNA来增强人类躯体的强度后,融入一定水平的cyborg技术进行强化,而另一种是直接使用活体金属细胞感染人类同时结合机生兽的基因来改造人类躯体,使人类达到像怪物一样的战斗力水平。

和cyborg技术不同的是,这两种改造技术的风险都极大且十分残忍,一次成功的改造可能会建立在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失败之上,而失败的实验体绝无恢复健康的可能性。在历史上著名的“复仇者”猎人团对抗拜亚斯军团的战斗中就发现过无数残忍的实验遗留体,有的人被残酷的实验折磨而死,有的人则被将大脑移植到了动物、怪物的体内。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而金属细胞的改造同样毫无人性可言。被人称为“剑齿”的猎人团的领导者据传言所说就是活体金属细胞的改造产物。经过活体金属细胞改造的人类都会丧失原本的人性而沦为改造者的杀戮工具,它们虽然也会残留着被改造之前的意识却无法控制自我情绪,总是被残忍的杀戮冲动所支配,甚至不惜杀害自己认识的亲人以及朋友。金属细胞改造人拥有更接近动物的外形,虽然偶尔也可以伪装成人类的样子,但他们无疑是与人类的区别是最大的。

改造人拥有强大的战斗力,相当一部分改造种类的躯体强度极高,几乎可以媲美cyborg身躯。极少数极端强化过的改造身躯拥有和超强种机生兽近似的战斗力,即使在面对战车的时候也丝毫不落下风。当然,改造到如此地步的改造人究竟还算不算是人类,已经是个问题了。

不幸的是,改造人从来都不是人类的朋友,进行这些极端残忍实验的组织并不多见,大破坏后势力几乎遍布全球的“拜亚斯军”就是一个,以拜亚斯城为核心,他们的军队时常会四处搜捕健康的人类来进行残忍的实验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虽极少有改造成功的案例,但是其下属的“拜亚斯四天王”便是成功改造的可怕例证,他们无一不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同时极端残忍、冷血,不管是在面对人类还是怪物的时候都毫不留情。

而那名外号是“剑齿”的猎人,则是改造人当中绝无仅有的一位。由于未知的原因,他意外的脱离了其原本效力的改造人军团“冷血党”并回归本业成为了一名号称“史上最强”的猎人,并在他的努力下,残忍的冷血党被一举歼灭,其下属的数名冷血党干部也全部被击毙。虽然最后在与冷血党头目的决战之后失踪,但这位猎人作为一名唯一的“好改造人”的事迹永远被人们所纪念。

其他

大破坏后时代,变异生物的种类极其多样,以上仅仅描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数个大类之下几种著名的变异生物。实际上,还有很多无法归入大类的变异生物存在。由于它们所具有的危害性(包括曾经造成巨大危害后现在没有其他目击记录的怪物),在此进行单独的分类记录。

水鬼

虽然被讹传出“水鬼”的外号,实际上它们正确的学名应该是“变异水虎鱼”。水虎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地区淡水河流里的食肉鱼类,因攻击性极强、牙齿锋利且群聚攻击的习性成为了水中霸主,一般的动物若是掉入水虎鱼活动的水域会被瞬间啃成骨架,因此水虎鱼有着“食人鱼”的可怕外号。

变异水虎鱼——也就是“水鬼”的变异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作为一种类似于沙门猴的有限智慧变异体,不少学者为它们究竟是“水虎鱼变异为近似人类的个体”还是“人类变异为接近水虎鱼的个体”而争论不休。

但对一般人来说这根本无关紧要,水鬼不是机械军的一员,也不是改造过的机生兽。但是它们通常做的事情和以上二者完全没有区别。这种会使用人类装备的变异怪物无一不表现出对人类的强烈仇恨。它们会聚集在人类时常通行的水域活动,一旦发现人类的踪迹就会毫不留情的发动攻击。

即使是最精锐的战士也不得不承认,水鬼小队的袭击手段极具专业性。它们分工明确,侦查、主攻、掩护、火力支援的人员分配应有尽有,虽然一般很少携带重型火器,但哪怕只是使用标准的弩枪也能巧妙的将对手压制得死死的。在面对重型武器的时候,水鬼小队也会凭借巧妙的战术进行周旋、甚至进行爆破作业来达到战斗目的。如果战斗形势不利,水鬼小队会非常有序的组织掩护撤退,从不溃败。

水鬼小队表现出来的专业性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发现水鬼小队的战斗方式若是认真调查的话,与历史上(大破坏前以及大破坏期间)人类军队中的精英,如“海豹突击队”一类的两栖特种部队非常相似。其战斗素养之高、战术意识之到位,远非这个时代的一般猎人可比。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个有趣、但却令人信服的假说:水鬼部队极有可能就是由某些疯狂的人将原本人类军特种部队进行改造实验的结果,但是显然改造并不成功,这些粗糙的改造体最终沦落为了和变异生物一样缺乏智力的种类。它们仅仅是保留着对残忍改造者刻骨的仇恨,向人类发起报复。

巨茧/蛾女

这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变异昆虫类生物,到目前为止的目击报告只有过一起(位于一个叫做“莫里”的港镇)。因此一般情况下不管是猎人工会还是学者们都将其视为特殊个体。

巨茧的幼体是什么样子,目前已经不得而知。但从已经发展为巨茧以后才开始拥有攻击性这一特点来看,或许是一种目前并不被重视的潜伏生物。

一般来说,变态型昆虫类生物的幼体会表现出一定的危害性,在化茧和成虫时期反而有可能变成益虫。但是巨茧却正好相反:幼体时代完全不为人所知,化茧之后竟然有了极强的攻击性,而成虫更是一种可怕而强大的生物。

巨茧的长度约为八米左右,宽五米,附着于莫里港镇的下水道内,没有人知道它在那里潜伏了多久,直到有人开始失踪,最后演变为袭击了整个镇子的恐怖事件。

巨茧拥有不可思议的捕捉食物能力。虽然是一个茧,但它拥有可以收缩的长长触须,能够寻觅并捕获生物,并将捕获到的生物拖入自己的茧壳内吸收养分,也就是“吃”掉可怜的猎物。通过目击者的报告可以得知,巨茧的外壳异常坚硬,一般的武器很难将其撼动分毫,而数量众多、敏捷的触须也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能够强力回击袭击者,据目击者称当时前来将其剿灭的“剑齿”猎人团也陷入了相当的苦战,数人重伤,最后动用了火焰喷射器才让巨茧完全沉默下来。

实际在这次事件当中,“剑齿”团和猎人工会都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们都认为沉默下来的巨茧已经被消灭,而实际上事情早已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不多久之后,猎人工会就接到了大量关于巨型蛾女出现在地下铁道的目击报告,发布了赏金通缉令。

相对于被火焰喷射器消灭的巨茧,破茧而出的巨蛾女不可同日而语。巨蛾女拥有十八米宽的巨大翼展,体态轻盈,有着与其体型完全不符合的敏捷运动能力。它的攻击性并不强,但一旦踏入其活动范围便会立即遭到袭击,若是逃得不够快,生还几率极小。

巨蛾女能发射出多种频段的强力次声波。这种次声波穿透力极强,任何厚度超过两米的遮蔽物都不可能阻挡其穿透。同时由于共振频率极为广泛,这种次声波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一般人被次声波卷入的话轻者头晕目眩上吐下泻,重者甚至会全身内脏器官破裂而死。由于其独特的穿透力,人即使乘坐在战车里也根本得不到任何有效保护。

除此之外,巨蛾女还有另一种让人厌恶的武器:它会通过抖落翅膀上的鳞粉并将其扩散来保护自己。这种鳞粉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致幻化学物质,不小心吸入的人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幻觉、强烈的神经刺激以及大脑的缺氧现象,导致人陷入一种不能自已的狂乱现象。

由于巨蛾女类似蝴蝶一般的轻盈、飘忽的机动能力,想要使用武器击中它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即便是使用纳米抗音波涂层(参见附录I)进行自我保护的战车,若是没有高效率的快速跟踪武器、弹道计算C装置的话,依然无法对其造成有效伤害。接下了剿灭任务的“剑齿”团正是因此吃尽苦头,数次被打得狼狈而归。

孤陋瘟

这是一种堪称生物神迹的充满谜团的特殊生物。它的体型可能是变异生物里、以至于有史以来的生物体中最大型的一个。

说起孤陋瘟从发现到登上通缉榜的过程,也算是非常曲折。在酸谷地区的巨大湖泊里一直有着为数不多的船只来往,除了安全的固定航线以外,也会有胆大的猎人租上重载拖船进入湖中央探险。猎人们一般情况下只会狩猎较弱的怪物来维持生活,湖里比较强大的怪物如U鲨、变种海龟之类的通缉犯都会被人敬而远之。猎人们据此研究了通缉犯的出现规律表,以此来减少遭遇几率、降低伤亡。

不过,即便如此,湖泊猎手们的伤亡率却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不低的数字上。在“拜亚斯·铁爪”军团对湖泊北面的压力减轻之后,猎人工会的人开始有精力研究这些伤亡的原因。他们发现有较多的失踪报告来自于未租借战车出港的猎人团,这些猎人们的拖船都是自己发出GPS信号求援,而上面的人都消失了。

这样的现代鬼船传说无疑让人不寒而栗。猎人们渐渐的变得不再敢出海,租借船只的人少了很多。直到传出“湖泊中心有宝藏”的风言风语时,不怕死的赏金猎人们又再一次的加大了出海的频率,不过他们也会租上几辆重型战车随船进行护航。

随后一段时间,猎人工会的报告中也未曾透露过什么令人起疑的信息,鬼船事件也再也没有发生过。但是依然有人对于这些故事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坚持调查。

原本来说,只要是做猎人这行当的,缺胳膊断腿或者丢一两条小命,那都是再稀松不过的事情。出海的猎人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出海猎人的报告即使有些伤亡事件,也不会有人去在意——当然,如果是遭遇U鲨之类的通缉犯,报告的标题是会优先注明的。不过U鲨从不制造鬼船——它根本就不可能让船只还能在水面上漂浮。

坚持调查的公会情报员们努力有了回报。他们转而调查普通的伤亡报告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有共通性的事件。多起遇袭报告称遭遇了巨大的触手袭击,无战车保护的人极易被卷走,如果有战车的防护则可以较为顺利的从触手的袭击中逃脱,因此一般报告中并不将这类巨大触手视为威胁。

令人生疑的是,尽管这些报告都来自于不同的区域,但均无一例外的提到了“遇袭地点位于浓密森林覆盖的小岛附近”。情报员们想查阅登岛记录时却发现竟没有一个登岛报告!所有的报告都有类似“考虑到触手将船只掀翻的危险而放弃登岛”的说法。

猎人公会的情报部门对此展开了认真而详细的排查。最终的结果让人有些难以接受。通过有限的信息来看,在湖中央的任何区域都可能看到这座“奇怪的小岛”,且一旦接近就会受到触手的袭击,想要登岛无疑十分冒险。这一切的证据都指向一个可能,这座巨大而又奇怪的、会到处移动的小岛本身,就有可能是一个怪物。

若是以常规眼光来看的话,这种异想天开的结论没人会信服。然而这里可是酸谷。曾经有多人目击过有数百米高、近千米长的超级巨大军舰龙。因此对于巨大生物的接受度,他们要远超过其他地方的人们。在进行了多次危险的确认以后,孤陋瘟被贴上了通缉墙。不过虽然身躯前所未有的巨大,由于其危害性(以及潜在危害性)并不强,容易躲避,因此赏金被定在中流的70000,即便这点钱有点对不起它那长达5公里的巨大身躯。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偶尔不怕死的疯狂猎人,孤陋瘟与酸谷周边的人类并无多大冲突——相比之下,狡猾的U鲨每个月至少会杀死十人以上——这对于酸谷周边本就稀少的人口来说已经是极为可怕的数字了。

很多猎人会在酒吧里聊天的时候感叹说,像孤陋瘟这种大得离谱的怪物,要么是飞行要塞、要么是陆地战列舰,再不济也得旧时代的聚变武器才能将它消灭。

不过事实总是比幻想更具讽刺意味。将孤陋瘟的通缉令从墙上揭下来的“复仇者”猎人团让所有的猎人都目瞪口呆。他们没有飞行要塞、没有陆地战舰、也没有聚变武器,甚至连战车都没有使用,仅凭寥寥数人以及随身的轻武器就消灭了孤陋瘟。

通过查阅“复仇者”团的报告,研究者们总算是得以窥见了孤陋瘟这个可怕生物的真容。

孤陋瘟是一种巨大的海生生物变体,其本身体积已经和一座小岛无异,岛上布满了茂密的树林、甚至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态圈。在对岛上树木的采样分析中发现,这些树木当中竟然有超过500岁的树龄。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结论。因为众所周知,大多数的变异生物都是出现在大破坏期间以及大破坏之后。而大破坏距今(即本附录记载时间)也不过150年,“复仇者”猎人团将其消灭的时候也仅仅是大破坏后50年。这说明孤陋瘟在大破坏之前就已经生存了450年以上的时间!这个数据已经远超过了以长寿著称的变异鳄和猴面包树怪。

从对孤陋瘟的DNA取样研究发现,孤陋瘟属于一种海洋无脊椎生物的变异体。这又是一个奇怪的谜题。酸谷的湖水虽然受到严重污染已经变成了重金属遍布的咸水湖,但是酸谷本身属于内陆地区,海生生物是完全不可能“飞”到这里来的。但它在这里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孤陋瘟的巨大身躯就是奇怪的小岛本身,它的躯体上寄生了众多的生物,其中有普通的动植物,也有变异生物,甚至还有为数不多的机生兽。更令人惊讶的,孤陋瘟的身上——也就是这座奇怪小岛上,还居住着人类。

通过居住者的自述来看,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遭受孤陋瘟袭击的船只上的成员。在失去了大多数同伴以后,少量的幸运儿飘到了孤陋瘟的身躯之上。由于没有任何离开的手段,这些人就只能演出一起现代的孤岛漂流记。他们是幸运的。因为最后一批“荒岛的漂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复仇者”猎人团,他们彻底解脱了这个地方。

孤陋瘟的身躯上进化出了一些极其不可思议的“预警生物”。学者们怀疑这是一种极端的进化方式,因为身躯过于巨大的原因,生物体的神经已经无法再控制所有的末端肢体,因此神经末梢经过极其不科学、让人无法接受的变异方式成为了一种预警生物,它们担任着神经末梢的职责,一旦受到刺激,便会通知其他的预警生物,以替代孤陋瘟的应激反应。

“复仇者”猎人团的探险旅程直指孤陋瘟的心脏——这当然是误打误撞的结果,但是幸运的他们还是找到了消灭孤陋瘟的关键。孤陋瘟的心脏同时也是它的大脑,位于奇怪岛的最深处。孤陋瘟那巨大的躯体导致了其内腔为了保证足够的支撑力也变得空洞而巨大,这样不至于出现体重过大压垮自己的情况。但这些巨大的内腔也变成了能直达心脏的通道。“复仇者”猎人团就经历了这样一场其妙而又恶心的“内脏奇遇记”。孤陋瘟的消化系统也已经由独立的进化生物代替。其互助机制非常类似生物体内的线粒体,这些“消化生物”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它们吞噬掉猎物(岛上的各种寄生生物、被触手捕获过来的海洋生物等)之后只会摄取很少的营养,大部分猎物会被消化成液体而直接排到孤陋瘟的内腔壁上,孤陋瘟就会直接吸收掉这些“营养液”。

这听起来让人感到有些恶心,很多人戏称孤陋瘟名字里的“孤陋”名如其意,就是“猎奇”(guro)的意思。“复仇者”团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这些恶心的阻挠,他们发现了孤陋瘟体内神经末梢与内脏腔壁的开合关系——这似乎是隔离排除外来异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并突破了障碍,来到了孤陋瘟的心脏前。报告中描述的战斗异常艰苦,孤陋瘟的心脏排异反应极其剧烈,不仅能排出吞噬细胞(体积上并不能用“细胞”来形容)来对猎人们进行攻击,还会集中体内的能量通过晶状体的收缩射出高热射线、甚至于瞅准漏洞用触手来攻击人,一旦被触手刺破皮肤,身体里的血液便会被吸走,“复仇者”团差点有一人因此丧命。

最终被杀死的孤陋瘟心脏导致了整个躯体的衰竭。如今那座奇怪的小岛虽然还漂浮在湖面上,但所有人都能看出,这座小岛以及岛上的生物都失去了生机,不久之后便会彻底死去。

“复仇者”猎人团在孤陋瘟心脏的残骸上回收了它的晶状体,加上动力以后便改造成了一部手持的高能激光发射器,它被称为“孤陋瘟之眼”并被一直使用和保留下来。多年以后,一名好事的学者想要凭借新发掘的失落古代技术“碳14同位素鉴定”测定孤陋瘟之眼的年代。但他在看到结果以后便认为这种古代测定技术完全不可靠,从此以后再未使用过。因为测定结果那一栏赫然写着,年代:-8000。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